近年来,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,成为市民关注的热点话题,尤其是今年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纳入 “三医联动 六医协同”集成改革重点任务后。在湖南,这些举措如何被落实?又能给群众看病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改变?
5月9日,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围绕“湖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”召开发布会,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、副主任罗辉在会上介绍,2023年底,国家十部委联合下发《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指导意见》后,湖南省于2024年6月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,同步出台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政策,并提出了“2025年底全省90%以上县市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”的目标。今年,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,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纳入了“三医联动 六医协同”集成改革任务予以重点推进。截至目前,全省99个县市区开展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,其中86个县市实现了全覆盖。
通过推动人员、服务、技术、管理“四个下沉”和人员管理、收入分配、药品资源、检验资源、信息互通“五个统筹”,全省90%以上的县市实现了县级医院人员派驻乡镇卫生院全覆盖;医学影像、心电诊断中心覆盖70%以上乡镇,群众在基层即可享上级诊断服务。
同步会同医保、医药等部门,加快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行医保“总额付费、结余留用、合理超支分担”政策,目前已有24个县市区落实。进一步完善基层药品联动管理机制,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统一用药目录、统一采购配送,让群众在基层就能买到与上级医院一样的药。
罗辉表示,下一步湖南还会持续加强分类指导和工作推进,进一步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涵建设,更好地促进县乡村的协同联动,引导各地更好地推动资源下沉,强县域、强基层、保健康,努力实现“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”的目标。
潇湘晨报记者梅玫 通讯员吴昊 袁哲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