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朗普对俄制裁“光打雷不下雨”?欧洲急得跳脚:说好的强硬呢?

最近,特朗普在俄乌问题上的态度转变,让欧洲盟友陷入集体困惑。5月初,特朗普先是高调宣称“可能对俄罗斯实施新制裁”,随后又呼吁“乌克兰停火30天”,甚至暗示“制裁是控制协议执行的手段”。然而,截至5月17日,这些威胁始终停留在社交媒体和口头警告阶段,迟迟未见行动。据彭博社报道,欧洲官员对特朗普未对俄罗斯实施新制裁感到失望和困惑。

这种“口惠而实不至”的做法,让欧洲倍感焦虑。三年来,欧洲为支持乌克兰付出了高昂代价:能源价格飙升、通胀压力加剧、国防开支暴涨,甚至内部团结也因对俄态度分歧而屡受冲击。如今,欧洲一边咬牙维持对俄高压制裁,一边却发现美国这位“带头大哥”似乎打起了退堂鼓。

此外,美国国会与白宫的角力也加剧了政策混乱。尽管国会两党多次推动对俄制裁法案,但特朗普曾多次抱怨这些措施“限制其权力”,甚至私下称制裁“损害美国商业利益”。这种矛盾在5月初尤为明显:国会鹰派议员催促特朗普“立即行动”,而白宫则以“等待谈判结果”为由拖延。

军事分析人士指出,特朗普的摇摆可能助长俄罗斯的战略耐心。俄军近期在乌东战场稳步推进,完全控制库尔斯克地区后,谈判筹码进一步增加。一名北约匿名军官坦言:“战场优势让普京无需急于妥协,而特朗普的拖延恰恰给了俄罗斯巩固战果的时间。”

眼下,欧洲最担心的不是特朗普“做不做”,而是“何时做”和“怎么做”。若美国最终放弃制裁,欧盟恐难独自维持对俄高压;但若特朗普突然“来真的”,又可能打乱欧洲的能源转型计划。正如一名德国官员所说:“我们像在等第二只靴子落地——不知道它会不会掉,更怕它掉下来砸到自己的脚。”

这场风波暴露出西方联盟的脆弱性:当共同敌人不再足以弥合利益分歧时,所谓的“团结”便成了易碎的玻璃。而乌克兰民众的苦难,仍在战争的齿轮下无声流淌。

我还没有学会写个人说明!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微信扫一扫,分享到朋友圈

特朗普对俄制裁“光打雷不下雨”?欧洲急得跳脚:说好的强硬呢?
嘿!有什么能帮到您的吗?
返回顶部

显示

忘记密码?

显示

显示

获取验证码

Clos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