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的车市,恐怕没人比比亚迪更懂“掀桌子”的艺术。5月26日,比亚迪启动“618百亿补贴”,王朝网12款智驾车型最高降3.2万,海洋网10款车型直降5.3万,秦PLUS DM-i智驾版直接杀到6.38万,连旗舰汉DM-i都跌破15万大关。这场被网友称为“价格屠夫再出山”的大促,不仅让消费者惊呼“智能车白菜价”,更让竞争对手连夜开会——跟,可能亏到吐血;不跟,市场拱手让人。
更让友商绝望的是比亚迪的“规模魔法”。2025年前四个月,比亚迪狂卖138万辆车,海外销量同比增长91.9%,光欧洲市场就挤下特斯拉登顶。手握613亿现金的王传福,早就不满足于“中国第一”,他要的是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定价权。这次降价,既是冲击550万辆年销量的冲锋号,也是给合资品牌下的“战书”:要么跟着降价亏本,要么守着燃油车等死。
有分析指出,比亚迪敢这么玩,靠的是两招“绝活”:一是用规模摊薄研发成本,二是把技术迭代速度提到“手机级别”。就像当年小米用性价比血洗手机市场,比亚迪正在复制这条路径——先用低价抢占市场,再用海量用户数据训练算法,最后靠技术代差碾压对手。一位供应链人士透露:“比亚迪的智能驾驶数据量是第二名的三倍,这才是真护城河。”
而对消费者来说,这场战争却是实打实的福利。有网友调侃:“三年前买汉EV的钱,现在能提两台智驾版,还送五年充电卡。”不过也有冷静的声音提醒:降价是把双刃剑,二手车残值暴跌、售后压力增大等问题可能在未来爆发。但至少此刻,没人能否认比亚迪正用中国式规模化,改写全球汽车产业规则。
但这种民主的代价,是行业洗牌的加速。小厂要么抱团取暖,要么转型细分市场,而比亚迪要做的,就是继续扩大规模,直到成为汽车界的“水电煤”——你可以不喜欢,但无法不用。至于王传福那句“未来3年没智驾的车会被淘汰”,或许正是这场革命最冷酷的注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