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援引《生意人报》消息称,在刚刚落幕的 2025 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,大放异彩的十余款中国品牌新车型,包括红旗混动豪华轿车、广汽S7跨界车、问界M9/M8、猛士817电动越野车等,有望在不久后登陆俄罗斯市场。这场被俄媒称为“东方科技盛宴”的车展,不仅展示了中国汽车工业的硬核实力,更折射出中俄汽车贸易从“填补空白”到“技术输出”的深层转型。
此次拟引入俄罗斯的车型,技术含量显着升级。例如阿维塔12搭载华为ADS 3.0智驾系统,极氪9X配备800伏高压架构,猛士817电动越野车则瞄准极寒环境适应性。更值得关注的是智能化生态的渗透:Yandex AI车载平台与多家中国车企合作,将俄语语音助手Alisa融入车机系统,实现智能家居联动和离线语音控制。这种“技术+本地化”的组合拳,直击俄罗斯消费者对智能体验的需求痛点。
对此,有网友认为:“中国车配置碾压同级欧洲车,价格只有一半”;质疑者则吐槽:“我买的中国车才开两年,底盘就开始生锈”。这种矛盾心态背后,是中国汽车“规模扩张”与“品质沉淀”的阶段性错位。有俄罗斯网友犀利评论:“我们需要的不只是新车,更是能用十年的车。”
这场新车登陆潮的意义远超贸易数字。从技术标准看,中国电动车正挑战俄罗斯以燃油车为主的市场结构;从产业链看,华为智能驾驶、宁德时代电池等配套企业同步出海,形成“整车+技术”的捆绑输出;更深远的是,当西方试图通过制裁孤立俄罗斯时,中国车企用市场化合作构建了新的地缘经济纽带。
然而,俄罗斯消费者对质量的挑剔、本土品牌的复苏企图,以及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反补贴调查的潜在影响,都让这场远征充满变数。正如一位参展工程师所言:“在零下40度的西伯利亚,再炫酷的飞行汽车也要先学会对抗结冰。”中国汽车进军俄罗斯的故事,注定是一场关于技术耐力与商业智慧的马拉松。